驻华使节眼中的敦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发布时间:2024-11-01 07:50:17 来源: sp20241101

  新华社兰州6月11日电(记者翟翔、张文静、周而捷)“这是一片历史与艺术的沃土。”即将结束在敦煌的行程时,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巴巴加纳·瓦基勒说,他在敦煌看到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国与世界已有数千年的交往,古代丝绸之路非常重要,尼日利亚也是今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期待未来更多的合作。

  参加活动的驻华外交官在敦煌莫高窟合影(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在这片土地上,不同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和文化遗产。

  6月6日至8日,来自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高级别外交官走进敦煌,寻访莫高窟,游览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参加河西走廊五市的文旅专场推介会,并在对话会上共同探讨“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敦煌市博物馆馆长石明秀介绍,曾在公元8世纪前往印度取经的新罗僧人慧超所著的《往五天竺国传》虽久已散佚,却意外在莫高窟藏经洞中重现世间;唐代的一纸文献记录了来自印度的甘蔗制糖法;五代时期敦煌当地政府的账本《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记载了波斯、印度的物产;莫高窟第285窟的日神形象有着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元素……静卧大漠戈壁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照亮了千年的文明交融。

  细细端详壁画,高鼻梁、深眼窝的西方商人牵着载满货物的骆驼与东方商队相遇的生动画面,让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感叹:“从古至今,中国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姿态。”

  5月4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我们虽有各自的身份,如中国人、西班牙人等,但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大写的文明,这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赫拉尔多·布加略·奥托内说,真正的交流可以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比如,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女性最典型的服饰元素之一就是中国肩饰。

  “亲眼所见远胜闻名。非常感谢中国为保护如此惊人的文化和历史所做的努力。”萨摩亚驻华大使卢阿马努韦·马里纳表示,敦煌不仅展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还展示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的融合,是中国赠予世界的礼物。

  “这里是约旦。”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观看完古代冶金技术传播、农作物物种交流的展览,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在一幅欧亚大陆地图前驻足良久。

  “文明交流互鉴正是人类故事的核心。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独自存在。没有彼此,我们无法应对世界上的许多问题。”侯赛尼表示,交流丰富了敦煌的文化层次,莫高窟的壮丽正是中国对不同文明开放怀抱、积极交流和互动的结果,这是文明开放的宏伟典范。

  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告诉记者:“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痕迹。每一处古迹都如同一本翻开的历史书,让我们近距离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我相信,任何热爱历史、文化和自然的人都会被敦煌深深吸引。”

  这是6月6日拍摄的鸣沙山月牙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今天的敦煌,仍然在国际交流上不断迈进。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六届以来,共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万名嘉宾参会;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推动了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敦煌文化环球连线”线上专题讲座连线德国、俄罗斯、日本、尼泊尔等13个国家,累计点击量超500余万次;以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约3900场。

  “我在敦煌最重要的收获是有机会见证历史的保存。中国在过去取得了许多发展,现在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焕发活力。”施雷斯塔说。

  卡塔尔驻华大使馆公使萨拉·萨达表示,在丝绸之路上,不同的文明相遇并相互影响,促进了繁荣,如今对文明交流互鉴愈发浓厚的兴趣,源于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智慧。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探索由丝绸之路遗迹所代表的丰富遗产,这激励和鼓励我访问沿途其他城市,把历史的芬芳带到现代,并继续推动各国和人民之间的文化和文明交流。”萨达说。

(责编:王禹蘅、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