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2024年“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发布时间:2024-11-01 18:33:41 来源: sp2024110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次重要会议研究部署了哪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下一步如何发力?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深入解读会议精神。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此次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这是2023年9月13日拍摄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小朱家村附近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供应充足,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表示,今年粮食丰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农民群众努力耕耘,支农惠农政策得力,良田良种良法共同发力等。

“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钱前说,为此,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粮食稳产保供举措。

农民在贵阳市开阳县宅吉乡堰塘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小麦(2023年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会议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表示,今年以高标准农田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了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实现丰收增产。此次提出的这些举措,将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2023年,我国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此次会议强调,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钟钰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加主产区财政资金调配能力,提高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同时,主产区和主销区在人员、装备、技术方面的合作,也有利于主产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

会议强调,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峰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继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更多资金进入欠发达地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地方支柱产业,确保农业收入不出现大规模下降;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加大对本地区劳动力培训,确保非农收入不降低。同时,持续推进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覆盖。

这是2023年12月5日拍摄的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杨柳池茶园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徐志刚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注入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多举措并行,持续提升相关人群就业能力。同时,对因自身原因欠缺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加强兜底救助力度。

会议指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徐志刚认为,要完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在推进标准化和品质化过程中做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多措并举强化农民增收。

“欠发达地区要在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把非技能劳动力转变为技能劳动力,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毛学峰表示。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看来,“有力有效”更加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举措和效果。“未来要通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根据各地特色、基础、资源的情况,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高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此次会议从加大推进力度和更加明确重点两方面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求。未来各地各部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23年9月11日,在河北省滦州市王店子镇海洋养老中心,医务人员带领老人们在庭院中散心。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专家们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在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娄东村,镇、村干部与村民们在家风家训宣讲亭开展民主恳谈,交流民生实事项目并征询村民意见建议(2023年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会议还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必须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围绕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会议作出系列重要部署。

从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来看,建设农业强国主要从科技创新和农村体制改革深化两大主线展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

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2023年11月2日,工作人员(左)在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现场介绍智慧植物工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介绍,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提升粮食单产方面探索出重要经验,将现有的良种、农机、技术、管理等进行系统集成,起到良好的增产降本效果。下一步要按照会议部署,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发挥技术集成的有效经验。要在种业振兴、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持续发力,提倡联合协作,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2023年2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于萌在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做水稻杂交实验。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钱前表示,在种业振兴方面,要加强重大平台共建共享,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与功能互补,共同打造种业国家战略核心科技力量。同时,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公主岭示范基地,无人驾驶农机将收获的玉米装车(2023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加快农业现代化,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

叶兴庆表示,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今年,我国在一些地方开展了土地承包到期后进行延包的试点工作。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将促进农民放心稳定进行土地流转,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创造更加稳定的预期。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为建设农业强国夯实根基。

文字记者:齐中熙、于文静、高敬、胡璐、郁琼源

海报设计:钱程

编辑:刘媛媛、王乃水、戚文娟、程昊、邬金夫

统筹:曹江涛、王洁

(责编:白宇、卫嘉)